我想对于每一家公司,每一款产品来说,如何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用户,是企业发展中、产品迭代中,必不可少的一环。但是,想要找到自己产品的用户,我们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重要性,明确用户的特点。这样我们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特别的他(她)。

言归正传,我们先来说一下,什么是用户?

顾名思义,用户就是指,产品的使用者。而由于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性,即不同的产品解决不同的需求,所以不同的产品可能有着不同的用户。例如,剃须刀与化妆棉两款不同的产品,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用户。但互联网产品的特性,有些特殊,任何产品的受众都涵盖在互联网人群之中。所以,有时不同的互联网产品,也有可能会被同一个人所使用。例如:天猫和滴滴这两款不同的互联网产品,但我们都在使用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单纯的将用户当作自然人,我们很难找到互联网产品间用户的差别。为此我建议,将用户当作,需求的集合。即使用了我们的产品,解决了特定需求的集合体。例如,创业邦的用户是,那些已经创业、或关注创业的群体。

说了什么是用户,我们再来说说用户很重要?我个人认为用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

1.产品服务于用户,产品制造之初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。例如:因为人类有超长距离沟通的需求,所以才有了电话,手机,电脑等产品。

2.用户是产品变现的基础。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实物产品,其变现的基础都是用户,而不同的只是变现的方式。例如:实物产品的变现方式是销售变现(直接卖给用户),而互联网产品的变现方式,可以是直接变现。也可以是广告变现,这种的间接变现。但是,不管直接变现还是间接变现,其根本都是通过用户变现。

正是因为用户如此重要,所以我们在开发(制作)产品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不断的叩问自己,这个产品或功能是不是我们的用户需要的,是不是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他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问题。而为了不走入自以为是的设计之中,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用户,这就需要我们,能够用使用用户的思考方式,去看待产品及其功能。

那么如何,才能使我们这些创业者或产品制造者,拥有用户的思考模式呢?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个故事,故事是姚晓光,在腾讯产品大会上所讲的,「像蘑菇一样思考「,故事说的是有个精神病人,每天什么都不做,就打着一把伞,蹲在一个角落里。别人过来架走他,他也不反抗。天天在那儿待着,所有医生都觉得这个病人没救了。一天,一位心理专家拿着一把,一模一样的伞蹲在他身边,什么都不说。一个星期后他终于忍不住向专家凑了凑,说了一句话:「难道你也是蘑菇?」。」从这个故事中,我可以知道,当你真的走近用户,和他处在一个群体中,做相同事情时,你才能够真正的了解用户,并获得用户的思考方式。

在我们获得了,用户的思考方式后,我们如何保证,我们整个公司或产品设计开发团队,能够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,去思考呐?我个人的建议是建立用户画像,这也是现代企业中最常见、最有效的方法。

在建立用户画像前,先让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用户画像?

为了方便大家记忆,我们可以将用户画像理解为用户角色的人物模型。

而用户画像的作用主要有一下两点:

1.将用户关系可视化;即用户之间的关系、用户的需求、用户与社会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,以及用户与我们产品之间的关系,可视化的表达出来。

2.作为参考验证标准;也就是为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提供参考、交流基准,验证产品功能的有效性。

既然用户画像这么有用,那么我们就来说说,如何建立用户画像?

在建立用户画像之前,我们首先知道,用户画像就是用户集合的人物模型。它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,所以它是基于真实是的。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一群人的代表。因此,用户画像通常具备下八个要素。

1.基本性(Primary):是指用户画像需要基于真实用户基本数据进行建立。

2.同理性(Empathy):是指用户画像要包含姓名、照片等,能够引发产品制造者的同理心;

3.真实性(Realistic):是指用户画像是基于真实用户建立的,因此它看起来要像真实人物;

4.独特性(Singular):是指因为我们的产品通常会有几类用户,所有每个用户画像需要是独特的,彼此很少有相似性的;

5.目标性(Objectives):是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,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该目标;

6.数量性(Number):是指用户画像的数量是否足够少,以便设计团队能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,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;

7.代表应用性(Applicable):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行设计决策。

8.代表长久性(Long):指这个用户画像是否能够长久存在。

知道了用户画像的要素后,我们一起来建立用户画像吧!建立用户画像的步骤,分为 3 步;

第一步,确定需求群体。也就是确定产品一类或几类用户集合,这些集合中的用户需要有着相同的特点

第二步,提炼群体的特性,例如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是,20-25 岁之间的的女性,都喜欢购物、喜欢化妆、他们大多数是学生或白领、使用我们的产品就是为了购买化妆品。

第三步,根据建立画像,根据如上特点,我们就可以建议一个用户画像啦。

用户画像表一

姓名:李欣

性别:女

年龄:22 岁

照片

职业:财务

婚姻:未婚

个性:开朗客观

爱好:爬山、跳舞、唱歌、购物

关于产品:经常使用我们的产品购买化妆品,她个人比较喜欢日本化妆品。

如上我们便成功建立了一个用户画像,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,对于一个产品我们需要建立几个用户画像?

通常情况下,我们会根据目标的行为观点的差异性,区分不同类型,并提炼出不同的用户画像模型,一般情况下一个产品大概有 4-8 种类型的用户画像。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将用户画像分为,忠实用户、主要用户、次要用户和补充用户四种类型。

在聊完用户画像后,我们再回来说说如何找到找到用户,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将如何找到用户放在最后来讲吗?

也许有些人已经猜出来了,没错,是因为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群体的代表。一个用户画像能够代表一类人的特点,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个群体。好了,我们进入正题如何找到用户,尤其是种子用户。我以「滴滴出行」这款产品为例进行分析,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,我便不再详细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人物分,只做简要分析:滴滴的用户有两大类,乘客和司机,但是由于司机这个群体中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,因此我们可以将司机分为全职司机(主要用户)和兼职司机(次要用户)。全职司机的特点:工作时常超过 6 个小时,而且有车,因此此类用户通常为出租车司机,我们可以在马路上或者是出租车公司、出租车司机贴吧、出租车司机社群等地找到他们。兼职司机的特点:工作时间短,主要为了赚外快,有车。此类用户通常为私家车主,为此我们可以在停车场、私家车主社群等地找到他们。而乘客(主要用户)的特点:上班族、收入可观。此类用户通常为白领,因此我们可以在办公楼、白领贴吧等地找到他们。

在疯癫的带领下分析完「滴滴出行」后,你是否能够知道你的用户是谁?他们由什么特点?在什么地方找到他们了呢?

你是否能够知道你的用户是谁?他们由什么特点?他们在什么地方?你能否使用用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了吗?能够建立自己的用户模型了吗?

发表评论

后才能评论